雷水晶的傳說與誤解 Lightning Struck Quartz

 作者:咕咕幸運屋站長

一、雷水晶的傳說:

關於雷水晶的傳說,顧名思義:被雷擊中的水晶,在表面形成雷擊形狀。

英文名稱:Lightning Struck Quartz,人們相信雷水晶他們確實被閃電擊中。雷擊石英也被稱為“閃光石”,產於巴西的埃斯皮納科山脈,因為此區常有閃電(註一)

上圖商家聲稱的雷水晶,內外部帶有骨折,其實由地層變動、生長時被其他礦物擠壓、撞擊,都能形成這樣的水晶外觀,這樣的外觀並非由高溫雷電所形成。


上面兩張圖為商家聲稱的雷水晶,屬於表面帶有擠壓與玻璃感。其實這樣的外觀型態:從地層變動、其他礦物生長於上、或凍霜擠壓,這類增長干擾,都能形成如此的水晶外觀,這外觀並非由高溫雷電所形成。

表面帶有溶蝕感,其實凍霜與生長干擾都能形成這樣的外觀,從來不是高溫雷電所形成。

上圖為商家聲稱的雷水晶,表面帶有溶蝕感,其實凍霜與生長干擾都能形成這樣的水晶外觀,這樣的外觀並非由高溫雷電所形成。

巴西這一地區氣候獨特,地形雷暴頻繁。來自這些風暴的閃電穿過地球到達下面的石英礦床。

傳說故事大致是以上這樣。

二、雷水晶形成的可能性?

台灣也很多人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與名稱,但可能是錯誤的理解。

(1)首先,水晶如果直接被雷擊中會碎裂。其實水晶在幾十度的溫差,就可能產生裂痕,不需要用到雷電,而雷電如此強大,水晶只會碎裂成塊。

(2)外國所謂的「雷水晶」,指的是雷電打中岩石礦床,岩石產生壓電效應,或物理上的擠壓推擠,形成了雷水晶。這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,但如此產生的水晶,在其他生長模式一樣能形成,以致於難以辨識。這是雷水晶比較合理的說法與質疑。

「雷水晶」的外觀大致有幾種:「骨折、推擠、溶蝕感(請見涅槃水晶)(註二)

這個就比較合理,但問題又來了,這些商家聲稱的雷水晶的型態,例如擠壓水晶生長的岩石,所產生的「骨折」、「擠壓」的型態。

其實在一般水晶也常見於地層變動的擠壓,或是其他礦石敲擊而成的骨折。甚至有些所謂的「雷水晶」產生一種溶蝕感,這也是由凍霜、或其他礦物生長於表面就可以形成的。

例如涅槃水晶,就是屬於凍霜、或其他礦物生長於表面,這一類的增長干擾所形成,並非高溫。

關於水晶的「溶蝕感」常常被誤以為是高溫溶蝕,其實水晶只溶於硝基鹽酸(就是俗稱的王水),所以水晶的溶蝕感、或是剝離現象,都是屬於水晶生長時被其他礦石干擾,自癒而成的。

(3)所以,以外國所謂的雷水晶的外觀,不需要雷擊也可以形成。

雷水晶的外觀大致有幾種:「骨折、推擠、溶蝕感」。

這幾種型態,在一般水晶生長的環境,也可以形成。

不用再花大錢去買所謂的雷水晶,除非你只是想要買一個美麗的傳說,而這是水晶常見的行銷手法。


註一:關於巴西該地區的雷暴論文下載

註二:(1)骨折水晶請見我的文章 (2)溶蝕感的水晶請見涅槃水晶介紹(3)


國外有一些相關文章或討論:

https://crystal-information.com/the-misrepresentation-of-crystals-part-4-lightning-strike-quartz-monatomic-andara-crystals-and-sentient-plasma-crystals/

雷水晶的討論

https://www.mindat.org/mesg-506903.html

留言